篮球博彩

?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專業白皮書>>正文

播音與主持藝術

播音與主持藝術

 

一、專業定位

為適應媒介與地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籃球博彩 教育資源優勢,2009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以體育播音主持為特色方向,并于同年正式招生,畢業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2014年集播音與主持、節目導播、攝錄、后期一體化的實驗實踐教學平臺獲批“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21年該專業入列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公示,教學團隊獲批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本專業從區位特色和資源優勢出發,打造“一本兩特”的人才培養理念,開創了“以體育為本色,以粵語播音和體育解說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新理念。同時結合時代背景和專業要求,形成“以業務技能培養為核心,以時代和地域需求為導向,以實踐實戰為方法,以凸顯體育優勢、粵語特色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備戲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體育學等多學科知識,掌握播音主持、體育比賽現場解說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在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等各類媒體從事播音主持、賽事解說,或在其它部門從事語言傳播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規格

學制4年,實行彈性學制。在修業年限內,需完成160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0學分,選修課程46學分,實踐教學環節34學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在素養、知識與能力,有如下要求:

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愛崗敬業,具有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理想。系統掌握戲劇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體育學等基本知識、基礎理論;掌握播音與主持,尤其是體育賽事解說、體育節目主持的專業知識、理論;了解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傳播發展的動態;掌握傳媒有聲語言傳播的理論與技術發展;掌握戲劇影視學基本的研究方法與基本研究能力。具備掌握采、寫、編、攝、評、說、播的基本技能,能夠運用廣播電視類專業理論和方法進行播音主持創作,尤其能夠進行體育節目主持與賽事解說。

四、課程體系

播音與主持專業課程體系由戲劇與影視學、新聞傳播學、體育學三個主干學科支撐,根據該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以及《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具體要求進行課程設置。課程類型分為必修課、限選課和任選課,包括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由綜合素質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與特色課程模塊構成。具體課程主要有:藝術學概論、體育媒體通論、中外新聞史,播音學概論、播音創作,播音發聲、節目主持藝術、粵語播音、體育解說評論等。

主要實踐環節有入學教育、軍訓、勞動教育、就業指導、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校本課程等。

五、師資隊伍

現有專業教師10人,團隊擁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碩士生導師6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5人,博士在讀2人。學緣、學歷、職稱結構分布合理,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梯隊格局。

六、教學條件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隸屬于體育傳媒學院,學院擁有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體育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1個、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體育傳播技術與輿情數據研究中心1個、與強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體育賽事現場報道虛擬仿真系統、獲批教育部2018年度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實現體育賽事虛擬仿真現場報道的教學體系。

作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體育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功能齊全,設備先進,下設報紙編輯實驗室、網絡編輯實驗室、電視節目演播廳、電視節目制作室、錄音室、自辦媒體實驗室、新聞發布會模擬廳、新聞發言人培訓室、廣告設計實驗室、自辦媒體實驗室、影視節目錄音棚、體育輿情研究中心、體育大數據研究中心、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等專門實踐實驗平臺。

廣播電視演播廳面積近300平米,裝配了20平方米的LED高清大屏和廣播級音響環繞系統,達到了制作廣播級影視節目的制作標準。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等不同媒體共同搭建校外實踐教學平臺與育人基地,開展協同育人,培養符合媒介發展、社會需求的播音與主持人才。


2021年12月05日

?